在健康消费的浪潮中,骨骼健康品类正以21% 的增速成为市场黑马。根据EarlyData 数据,2025 年 5 月线上保健品市场中,骨关节健康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1.3%,市场份额达 5.5%,增速仅次于钙补剂。这一增长背后,是老龄化加剧、健康意识觉醒与产品创新的多重驱动。从曾经的“中老年专属” 到如今覆盖全生命周期,骨关节健康终于从“配菜”走向“主桌”。

1、数据解码:骨骼健康市场的爆发密码
2024 年全球骨骼和关节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约 34.52 亿美元,预计 2031 年将达 45.25 亿美元。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:2024 年线上骨骼健康保健食品规模达 115 亿元,同比增长 18.4%;2025 年 5 月骨关节健康品类增速跃升至 21.3%,市场份额位列功效排名第二。值得注意的是,高价位产品(500 元以上)占比从 2021 年的 10.2% 提升至 2023 年的 27.9%,显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。

(一)驱动因素剖析
• 老龄化刚需: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超 2.8 亿,骨质疏松症患者达 1.6 亿,50 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超 32%。老龄化直接催生对氨糖、软骨素等关节养护产品的需求。
• 年轻群体破圈:久坐办公、运动损伤使骨关节问题年轻化。2025 年《关节健康趋势报告》显示,18-35 岁人群关节不适比例达 41%,催生“运动康复+日常养护”需求。
• 政策东风助力:《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》将 “维持关节健康” 纳入拟新增功能,政策松绑推动品类合规化发展。同时,“健康中国 2030” 专项行动将骨骼健康纳入全民健康管理体系,基层骨密度筛查逐步普及。

(二)产品创新突围
传统钙片之外,市场正沿着成分、剂型与场景三大维度突破创新边界。成分升级呈现“复合化”与“功效协同”趋势,单一营养素补充已转向多成分科学配比。通过将促进骨骼形成、保护关节软骨、提升钙吸收效率的不同成分复配,构建“补骨 – 护骨 – 固骨”的全链条养护体系,既覆盖基础钙元素补充,又兼顾软骨修复、骨密度维持等深层需求,使产品功效从单一维度向多靶点协同演进。
剂型革新则聚焦消费体验优化,突破传统片剂、胶囊的形态限制。更易吞咽、口感更佳的液体形态,以及兼具趣味性与便携性的软糖、条装制剂等新型剂型,不仅降低服用门槛,更贴合现代快节奏生活场景,将骨骼养护从“任务式补充” 转化为日常可感知的消费习惯,有效提升用户依从性。
场景细分走向精准化深耕,不再依赖通用型产品覆盖全人群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、生理状态与生活方式的骨骼健康需求,形成儿童成长期、女性特殊生理周期、运动人群关节养护等细分赛道。通过匹配特定人群的代谢特点与使用场景,实现从“大众产品” 到 “个性化解决方案” 的转型,让骨骼健康管理更具针对性。
2、竞争格局:国际巨头与本土新锐的角力场
美国品牌益节(Schiff)长期占据市场第一,其氨糖系列通过差异化男女配方巩固地位;斯维诗、钙尔奇、汤臣倍健旗下健力多紧随其后,合计市占率超 30%。这些品牌通过科学背书和公益教育的方式构建壁垒,如钙尔奇连续 20 年举办 “钙素论坛”,并联合腾讯公益发起 “越走越带劲” 全国行走活动,触达超 400 万人群。

与此同时,国内品牌凭借性价比和本土化创新抢占市场。2023 年国内保健品品牌线上市场占比达 32%,较2020年提升8个百分点。药企、食品企业纷纷跨界布局。例如,振东集团推出骨胶原蛋白肽口服液,哈药集团联合 GNC 推出氨糖软骨素片;德丰源等饮用水企业则主打富锶水,宣称 “喝出骨骼韧性”。这种跨界不仅丰富产品线,更通过场景延伸触达年轻消费者。
3、未来趋势:从“补钙” 到 “全周期管理” 的跃迁
随着《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技术评价实施细则》落地,关节健康功能声称将更明确,推动市场从“营销驱动”转向“功效驱动”。同时将开展全民教育深化,基层医疗机构推广骨密度筛查。品牌方也通过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开展科普。
而欧美市场以软糖、软胶囊为主流剂型,也可以作为国际经验被借鉴。中国品牌Swisse参考其“健康零食化”思路,推出胶原蛋白软糖,将补钙融入日常消费场景。中医现代化也是值得一提的部分。
传统中药材提取物与现代科技结合,开发“药食同源” 产品,康奈斯的奇金油结合草本精华与透皮吸收技术,缓解关节疼痛。从“补钙” 到 “全周期骨骼健康管理”,这一品类的逆袭不仅是市场选择的结果,更是健康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共振的体现。

未来,随着老龄化加深和技术创新,骨骼健康市场有望突破千亿规模。对于企业而言,需把握“精准营养+ 场景细分 + 科学教育”三大核心,在这片蓝海中找到差异化生存之道。而对于消费者,关注骨骼健康不再是被动应对,而是主动投资未来的健康资本——毕竟,拥有强健的骨骼,才能支撑我们走更远的路。